所以很多小家小业的中甲球队,比如之前的北理工,一支由大学生校园足球发展起来的职业球队,在这样的背景下,中甲尚能挣扎维持不掉队。如果真的要升级到了中超,那么球队的资金投入瞬间要多上数倍甚至是数十倍。
另外一旦球队冲超成功,球队肯定进行大换血,原来的一些球员会被边缘化,踢不上比赛就没有收入,为了球队能够留在中甲,球员知道如何打比赛。有些是俱乐部不想冲超,有些是球员不想冲超,但愿今后不再有这样的现象。
原因大概有这么几个方面 没钱,在中甲混一年500万就行,中超起码1500万以上,还不包括地方政府给予的支持(厦门当初为什么解散?就是因为市政府不支持搞了。
同时对那些处于中甲的球队冲击超的难度无疑是提高了一个难度。
尽管特别烧钱,但依旧有不少家长愿意花这份钱。这是因为坚持踢足球不仅能够培养孩子的团队意识,更加有纪律性,还能锻炼孩子的身体素质,在日常的训练和比赛当中,身体运用的更加灵活,再也不用担心长不高的问题。
综合来看,谢晖的吐槽点主要在于职业足球联赛里投入与成绩的关系。02 众所周知,玩球很烧钱。那些入股球队的个人或者公司,个个都是亿万巨贾。市场化的背景下,运营球队最直观的方式就是重金买入*(高身价)球员。
对于前国脚徐亮说家里没矿别让孩子踢球,从这点就可以得知这一运动非常费钱。
投资足球“每年都得烧钱,但是很难赚钱”,万达集团董事长王健林曾如是表示。
“现在中甲球队,一般来说一个赛季投入在8000万左右,但是超越俱乐部的财政支出都是董事长拿钱,很难继续维持下去,超越打中乙的时候,两年才投入3000万,可是升入中甲,一个赛季5000万都不够,这也是摆在现实的问题。
中甲最少也得将近1亿元,中超就得几个亿了,不然就要降级。
万。600万差不多就是一家中甲球队一年赚的钱。
中超球队每年的赛事运营费用就高达1200万,球队全部运营费得3000万以上,但因为中超市场相对规范,而且能够创造收益,因此收益部分基本能够抵掉运营费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