说起北京冬奥会开幕式,那可是全国人民的“年度大剧”,小伙伴们刷屏刷得停不下来,刷剧刷微博刷朋友圈,简直堪比“手撕鬼子”现场。可是你知道吗,这开幕式的时长到底有多长?看完了你可能跟我一样,惊呆了!
瞧瞧这时长,你可能会吐槽说“两个小时?这不是耽误我Netflix追剧吗?”别急,真正在现场看*值!从点火仪式震撼到文化表演,再到历史剪影和科技运用,每段环节都不重样,跟坐过山车一样,有刺激有感动,时长在这种操作下,根本不觉得长。
网上还有不少小伙伴讨论说,开幕式是不是太长了?有人甚至开玩笑:“带了个小宝宝来看开幕式,结果孩子比我先睡着了。”朋友圈里看完直播的评论更是丰富多彩,#开幕式不睡觉挑战#瞬间成了热门话题。有人硬核一点,研究了每个环节的时间分布,比如文艺表演占了多少分钟,运动员入场大概花了多久,这种“技术宅”分析看来也是挺有趣的,毕竟不少观众也属于“细节控”嘛。
说到运动员入场,那真是最受期待的部分之一了。整个流程大概用时40分钟出头,长长的人龙队伍在雪花飘舞中闪亮登场,气氛炸裂!说实话,如果入场时间太短,那场面不够恢宏,但太长可能就会有点“人肉考古现场”嫌疑。北京组委会显然觉得时间拿捏得刚刚好,毕竟得让全球观众都能在线享受这视觉盛宴,不能太溜了,但也不能拖成“生化危机”续集。
再提一下节目表演部分,这部分时间大约持续了60分钟左右,是整个开幕式的重头戏。你能想象吗?冰雪主题的灯光秀、机器人雪花、以及现代科技大爆炸,配合传统文化元素,还有那让人起鸡皮疙瘩的艺术表演,无论是现场还是电视机前,都会让你时不时揉揉眼泪。现场专业人士告诉我,节目时长设计就是要让观众情绪起伏有节奏,不会让人猛然“进入梦乡”。
有人专门测算过,冬奥会开幕式和历届其他奥运相比,长短处于中等偏上水平。东京奥运开幕式差不多也是2个小时,里约和伦敦的开幕式时间则稍短一些。由此看来,时间分配其实是国际惯例,北京冬奥会完美地继承了“长短合适”的传统。不过要说谁的开幕式最霸气,那还是得看内容,不然时长长也白搭。
要不要玩点脑筋急转弯?如果你把119分钟的开幕式用看电影的速度压缩成一部30分钟的短片,会发生什么?是不是感觉节奏像换了台风一样,表演变成了“快餐音乐节”,那乐趣可就大打折扣了。打开原版,慢慢吃,顺带吃点零食,多喝点水,保证心情一级棒。
说到底,开幕式不仅是展示实力的舞台,也是聚集民族情感的大Party。时长两小时人们能接受,说明节奏安排得超级棒,娱乐与信息都有所保障,观众绝不会走神看手机。你呢,觉得这个时长是“黄金时间”还是“拖沓得慌”?欢迎留言吐槽,咱们一起当“开幕式时间评委”,谁短谁长,谁精彩谁落伍!
说来也奇怪,有网友说自己错过了开幕式的前半小时,结果后半段如此精彩,还激活了“追剧体质”,一口气连刷好几遍,直呼过瘾。看来这时长和内容的搭配确实是一门大学问,不光“伤害”了猫,还“治愈”了小伙伴的刷剧疲劳症。